來自河南17個地市142個縣區的近三百多名寶爸寶媽們集聚一堂,他們此行只為一個目的:聽“中國親子教育之父”謝宏講成功生養教育,與這名“國民奶爸”面對面聊育兒。

當天室外氣溫低至0℃,但活動現場卻熱鬧非凡。有人全程舉著手機拍攝,有人奮筆疾書記錄下重點內容,有人抬頭邊聽邊若有所思,有人則找不到合適的座位即使站著也要聽完全程,當然,還有人連連點贊,表示回家就要用用謝宏支的招……
好奇當天活動現場究竟發生了什么嗎?您接著往下看。
排隊簽到、爭相提問、全程記錄……這場育兒“講座”有點火
“貝因美的講座是不是在這兒啊?”12月5日上午9點左右,一名年輕女子抱著孩子向酒店停車場的保安詢問。
“對,你跟著這些人走,他們都是去參加活動的。”保安師傅熱情地指引著,順著他手指的方向,一眼便可見成群結隊向酒店大堂走的家長和孩子。

掃描健康碼、佩戴好口罩……完成相關疫情防控要求后步入酒店大堂,映入眼簾的便是排成幾列縱隊依次在簽到的人群。
乘坐電梯來到4樓會場,雖然距離活動開始還有30分鐘,但會場內卻已經座無虛席。
上午10點,活動準時開始,在主持人簡短的介紹后,活動就進入到寶爸寶媽們期待已久的大咖面對面提問環節。之所以說期待已久,是因為今天要現場回答寶爸寶媽提問的,是15歲就上大學,19歲成為大學教師,27歲開始創辦貝因美,被譽為“國民奶爸”的謝宏。
“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添加營養品?什么時間添加比較合適?”“現在流行給寶寶上早教課,也有比較多的嬰幼兒興趣班,比如嬰幼兒英語等等,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?”“現在很流行一種說法,就是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,媽媽覺得你冷,怎么知道給寶寶穿得是否合適”……1個多小時時間里,謝宏先后回答了家長們20多個問題,每一次回答結束,會場內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除現場答疑解惑外,當天活動還有抽獎、發紅包等互動游戲,全場一起搖手機搶禮品、一起點屏幕搶紅包,一次又一次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,而經過謝宏和張書奶粉專賣董事長張書的抽取,6名幸運家長分別拿走了玩具鋼琴、寶寶座椅和電視機等獎品。
“以后多來鄭州看看……”在活動結束,準備離場時,臺下一名寶媽突然向謝宏喊道,“好的,一定常來!”謝宏笑著答道。
選鄭州做第一站寓意深遠,貝因美會堅定和中國媽媽在一起
據了解,“數智新體驗 大咖面對面”是貝因美推出的全國性巡講活動,而鄭州則是該活動的首站。
對于為何選取鄭州做首站,謝宏表示,鄭州在全國很具有代表性。鄭州位于中原腹地,正所謂“得中原者得天下”,中原地區在古代是兵家必爭之地,如今,也成為各個行業和商家博弈的一個競技場。
謝宏說,他在來鄭州之前就已經了解到,鄭州乃至河南的寶爸寶媽們對奶粉和奶粉的營養價值十分看重,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,當人們更加注重健康、注重免疫力提高的當下,鄭州這座城市就很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義。
作為人口大省,河南每年的新生兒出生率都位列全國前列,這也就導致河南的寶媽對于奶粉的認知,相對而言會更加深刻。可即便如此,不少媽媽在生完孩子或生孩子前,還是會面臨一個困擾,那就是如何選奶粉。

“斷奶以及如何選奶粉這件事,真的讓我很頭疼。”說這話的是鄭州寶媽娜娜(化名)。作為一名職場媽媽,在生完孩子快5個月時,娜娜就回到單位上班了,“生活所迫,早點上班負擔會輕點。”
可經濟負擔是減輕了,但思想包袱卻出來了。“一到寶寶的‘飯點’我的胸就脹得難受,只能去廁所擠奶。”有時候處理不及時或者不到位,娜娜的衣服都會被奶水浸濕,著實尷尬,“反正我的奶水也不夠他吃,所以就想斷奶,但就是不知道如何選擇奶粉,超迷茫。”
其實娜娜遭遇到的情況,不少職場媽媽都會遇到,而那些全職媽媽,也會面臨給孩子選奶粉的困惑。那么,奶粉究竟該如何選擇呢?
對于這個媽媽們普遍關心的問題,謝宏給出了他的建議。他認為,如今中國的寶爸寶媽越來越重視奶粉的選擇,但受制于系統性和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充分,一些寶爸寶媽就會出現焦慮、迷茫和無措。
“我認為唯一的辦法,就是廠家應該給消費者負責任的傳輸更多正確的知識。”也就是說,奶粉生產企業應該負責任地告訴消費者,如何判斷奶粉是否達標,其配料和營養成分又該如何選擇,“這個里面是有一個綜合性的問題,也就是說,要跟寶寶的體質和你的喂養進行契合。”

謝宏認為,中國有很多奶粉品牌,要知道哪個牌子的配方適合寶寶,首先寶寶要去做一個體檢,去看看孩子是什么體質,以貝因美的產品為例,如果孩子是過敏體質,就不能喝一般的奶粉;如果孩子免疫力比較低,就要選擇提高免疫力的奶粉,比如愛加。
“這個要看孩子的體質,這個差別是很大的,但不管什么情況,貝因美始終堅定的和中國媽媽在一起。”謝宏說道。
過多寵愛是教育路上的絆腳石,不要無條件的給予愛

沒有哪個父母當得很容易。
從產生孕育一個生命的念頭開始,這一對夫妻的全部精力就會開始向孩子傾斜。
當經歷了懷孕、生產,看見孩子一天天長大,一天一個變化,開始上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、高中……這對夫妻的收獲和成就感及幸福感會逐漸發生變化。孩子聽話懂事、學習不讓人操心,其帶給這對兒夫妻的就是正相關力量,反之,就會讓這對兒夫妻眉頭擰成麻花。
“我快愁死了,感覺他現在都有叛逆期。”圓圓是名90后寶媽,而她的寶寶今年4歲多了,如今,這對兒母子已經從之前的你儂我儂,變成了現在的互相“折磨”。
剛生下孩子時,看著寶寶胖嘟嘟的小手和腳丫,還有滑溜溜的臉蛋兒,安靜睡覺的樣子,圓圓甭提有多開心,天天沒事兒就發朋友圈“炫耀”自己聽話的兒子。
可自打兒子兩歲之后,圓圓發現兒子脾氣的日漸暴躁,“稍微不如他意就摔東西,不好好吃飯,除非你讓他邊吃飯邊看電視。”起初看見兒子鬧情緒,圓圓就會用手機或者玩具、美食等來哄哄他,但日子長了后,圓圓發現,她的這些招數已經被兒子掌握的死死的。
“他很聰明,知道怎么鬧我也不會打他,而且也知道他怎么樣做,我才會滿足他的需求。”在沒辦法的情況下,聽朋友介紹后,圓圓就在謝宏做直播時,在他的直播間進行了咨詢,并按照謝宏“3563”兒童早教新寶典的方法和兒子相處,沒成想,幾個月過去了,她的兒子發生了一些變化,“不會跟我談條件,不會發狠了。能夠交流了,也聽得進去話。”
在當天活動現場,有不少人也像圓圓一樣,面臨著兒童早期教育的問題,對于這個事情,謝宏認為,父母應該先從自身找問題,“過多寵愛是教育路上的絆腳石,不要無條件的給予愛。”

在他看來,父母不僅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、生活照料者,還是人生導師,因此,父母要具備真理性的能力,要懂得親子教育和親子相處的技巧。
“在整個兒童親子教育時,最后不管家長還是社會,都要導向自我教育,要轉變,要明白兒童自己是能夠自我完善、自我實現跟自我跨越的。”謝宏說,在孩子早期教育的方法選擇上,家長應該要潛移默化地引導,讓兒童自我完善、自我實現,最后自我超越,“教育永遠都不遲。”